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首页 | 工作动态 | 队伍建设 | 平安建设 | 案情快报 | 法律政策 | 视频 
站内检索:
当前位置: 首页>>队伍建设>>政法文化>>正文
 
我读《梁家河》
2018-07-02 10:49  

    “作为一个人民公仆,陕北高原是我的根,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:要为人民做实事!无论我走到哪里,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”。这是《梁家河》一书的开篇语,读完全书,我感触良多。

    1969年,年仅15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来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梁家河,在这里,七年的知青生涯,曾经的“北京娃”变成了彻彻底底的“农村娃”,打坝造田、挑粪掏地、收割担粮、缝衣补被,这些活儿样样不在话下,在这里,习近平学到了很多,扎根农村、吃苦耐劳、团结群众、务实进取、坚定理想……

    那段峥嵘岁月,那段岁月里的人和事,让我为之振奋,为之动容,更让我对自身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定位。

    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习近平说:“无论我走到哪里,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”。离开梁家河以后,习近平先后两次回到过那片土地,那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都让他难忘。对他而言,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,是精神升华的起点,也是初心所在。“不忘初心”,习近平曾在各种讲话中多次提到这几个字。对于我个人而言,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,对生活的热爱,对世间万物的敬畏,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岗位,面对什么样的环境,都要常怀赤子之心,常思己身不足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不驰于空想、不骛于虚声,一步一个脚印,立足于眼前,立足于当下,把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做好,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
    努力进取,不负韶华。看《梁家河》一书,有这样几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。初到梁家河,习近平拿着两个装满书的行李箱;在山上放羊、地里干活的空隙,习近平拿出书来学习;夜晚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芒看书到深夜。习近平说,“上山下乡的时候,我15岁。我当时想,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,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,就是读书、修身”。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习近平总不忘读书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。反观自己,参加工作以后,虽然我也有读书,但还是有很多时间浪费掉了。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、工作环境、学习环境都比过去好了太多,而且当前社会又处于发展变革的新时期,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、新技术不断发展、新理念不断提出,对我们每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更高,不学习不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,因此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居安思危,找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,要不断学习新思想、新理念、新知识、新方法,提高学习创新能力,提高工作本领和适应能力,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不断进步、发展,不负青春,不负韶华。

    《梁家河》这本书给我的教育和启发还有很多,我不仅要认真阅读它,还要用心去感悟,用行动去实践,永葆初心,坚定理想,脚踏实地,克难攻坚,为这个伟大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!(西乡县司法局 王青青)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Copyright2013 中共西乡县委政法委员会技术支持:西乡县信息化办公室 邮箱:admin@mail.snxx.gov.cn 备案序号:陕ICP备08000440号